①多家百亿私募进入上市公司年报的前十大股东中,高毅资产增持紫金矿业等4只股票; ②进入2025年,私募行业备案数量同比激增逾七成; ③随着机构数量激增,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小私募的生存压力或持续加大。
财联社4月16日讯(记者 吴雨其)近年来,私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动向与行业格局变化也备受市场关注。
进入2025年,财联社记者发现,私募行业备案数量同比激增逾七成,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持续吸引机构落地。随着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的陆续披露,百亿私募的重仓股布局浮出水面,也显示出头部机构的市场研判。
对于这两大现象,私募人士指出,一方面,新备案私募的快速崛起,则折射出行业生态的活力与潜力。另一方面,头部机构通过精准调仓展现对市场的深刻洞察;这两股趋势的交织,为观察中国私募行业的未来提供了重要窗口。
2025年私募备案数量激增
进入2025年,私募行业生态亦迎来新势能。截至2025年4月15日,年内共有19家私募证券管理机构完成备案登记,较2024年同期的11家增长72.73%。
从地域分布看,上海以8家备案机构占比42.11%,继续巩固其作为全国私募中心的地位。深圳以5家(26.32%)紧随其后,杭州与长春各有2家,北京、珠海则各有1家。上海的领先优势得益于其成熟的金融生态与政策支持,而深圳凭借毗邻科技产业的优势,成为新兴私募机构的聚集地。
值得关注的是新备案私募的法定代表人背景,其中,公募背景的机构占比最高,范达私募、齐辰(深圳)等8家机构的负责人曾就职于公募基金或头部私募。例如,齐辰(深圳)法定代表人刘竞来自百亿私募上海瓴仁私募,兴乾私募陆文俊曾任运舟私募高管。私募与券商背景的机构分别占6家和4家,其中正合私募葛陈亮、云脊私募梁力均来自知名私募机构。此外,湃硕私募张必珍作为唯一一位期货背景的法定代表人,进一步丰富了行业人才结构。
备案周期的差异亦值得关注。范达私募从成立到备案耗时3年半,而湃硕私募、九木私募等3家机构则在2025年新设后快速完成备案。
2024年四季度百亿私募重仓股解析
在新力量注入的同时,头部私募机构也在调整持仓结构。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6日,共有23家百亿私募旗下产品出现在57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市值达226.42亿元。从持股数量变动情况来看,百亿私募四季度新进个股8只,增持个股17只,持股不变个股20只,减持个股12只。
从行业分布来看,基础化工、电子、机械设备与医药生物成为私募重仓的四大核心领域。其中,基础化工行业以11只个股占据首位,电子行业以9只紧随其后,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各占8、6只。
具体到私募机构来看,作为行业龙头,高毅资产四季度重仓持有11只个股,合计市值达101.94亿元,其操作策略呈现明显的“增持主线”:紫金矿业、同仁堂、中炬高新与瑞丰新材成为重点加仓对象,增持数量分别为721.51万股、850万股、770万股和100万股,对应市值增幅达51.69亿元、9.54亿元、6.94亿元和6.19亿元。
与此同时,生益科技与天地科技的持股数量保持稳定,而云天化、安琪酵母等个股则遭遇减持。从行业偏好来看,高毅资产在医药生物与基础化工领域各布局3只个股,食品饮料、电子、机械设备及有色金属则各占1只。
除高毅资产外,电子行业成部分百亿私募的热门选择。如睿郡资产独宠电子行业,重仓的乐鑫科技、芯朋微与神工股份均为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其中神工股份为新进标的,乐鑫科技加仓10.73万股,持股市值达8.79亿元。
源峰基金则聚焦机械设备与基础化工,重仓柳工、龙高股份与杭氧股份,新进标的耐普矿机进一步强化其在工业领域的布局。玄元投资则跨足计算机、电子与房地产,道通科技、富瀚微与我爱我家分列其前三大重仓股。
值得注意的是,减持动作同样频繁。高毅资产对云天化、健康元等标的的减持,以及仁桥资产对久远银海的仓位调整,均反映出机构对部分行业景气度的审慎预判。总结来看,百亿私募的调仓路径既体现了对周期性行业的深度挖掘,也显示出对科技与消费升级的长期信心。
私募行业未来展望
一位百亿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 备案热潮的背后是行业生态的持续优化。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通过政策扶持与市场资源整合,吸引大量专业人才与资本涌入。法定代表人背景的多元化,不仅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也促进了策略与产品的创新。“例如,券商背景的机构可能更擅长量化交易,而公募背景的团队则倾向于基本面驱动的长期投资。”
然而,另一中小型私募也指出,挑战同样存在。随着机构数量激增,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小私募的生存压力或持续加大。此外,市场波动与监管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对备案与投资策略产生阶段性影响。
其次,头部机构的调仓策略表明,行业研究能力与产业洞察仍是核心竞争力。
正如前文提到的高毅资产对紫金矿业的增持,既源于对有色金属周期上行的预判,也与其全球化资源布局的战略相符;睿郡资产对电子行业的集中配置,则凸显了对国产替代与技术创新趋势的把握。
总体而言,私募行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重仓股的调仓路径与备案机构的快速扩容,既是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响应,也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伏笔。无论是头部机构的战略布局,还是新晋玩家的创新尝试,都在推动行业向更专业、更多元的方向演进。在这一过程中,唯有持续强化投研能力、把握政策与市场脉搏的机构,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