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六期聚焦“跨界融合,领航未来:资本赋能多领域创新生态” 顺利举行,上汽恒旭投资董事长陆永涛认为,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四大特点,固态与半固态电池有望替代现有电池技术。
《科创板日报》4月18日讯(记者 陈美)4月12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六期聚焦“跨界融合,领航未来:资本赋能多领域创新生态” 顺利举行,上汽恒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永涛剖析了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分享了恒旭投资的布局及固态电池的发展前景。
汽车产业发展四大特点
陆永涛回顾,汽车产业发展分两个阶段:2015年前聚焦进口替代与技术国产化;2015年后,动力电池与智能算法突破,迎来电动化转型,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带来行业竞争压力,产业面临新转型,需思考如何将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实现跨行业应用转化。
当下,汽车产业呈现四大特点:一是跨行业技术渗透,家电行业发展经验启示了汽车产业要加速技术融合,借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是产业内部技术革新与产品升级,智能网联、新材料研发及整车性能优化推动产品力提升,创造发展机遇。三是汽车技术外溢明显,两轮车、高端自行车应用了汽车技术,行业思考核心技术的“降维应用”,实现技术价值最大化与产业协同。四是跨界协同带来战略机遇,汽车与半导体等新兴产业融合潜力大,数字模型、卫星通信已有协同效应,同时要挖掘用户生态价值。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60%,陆永涛认为,汽车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车载消费生态形成,需整合新技术与整车制造体系。
在陆永涛看来,研究消费者需求是关键,汽车作为消费品,把握消费者对功能、设计、智能化的期望,是投资决策的依据,能提高投资成功率。其次,面对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成本上升,技术替代人力成为趋势。恒旭投资重点关注能够将创新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企业,探索产业链跨界整合的创新路径。
2026年底半固态电池将实现应用
在名为《资本聚变场:解码创新生态的跨界共振》的行业对话中,陆永涛指出,固态与半固态电池有望替代现有电池技术。固态电池研发艰难,其核心难题是解决电解液安全隐患,虽探索了很多技术方向,但商业化应用前景不明。国外有的企业投入大却仍未成功。
上汽今年年底将在MG4车型上应用新一代固态电池,该电池为半固态电池,台架试验续航约800公里,计划2026年底正式应用。
成本方面,固态电池因省去电解液、优化材料结构,降低稀有金属占比,具有潜在成本优势。不过目前未大规模量产,固定费用摊销重影响了其优势体现,随着技术成熟与规模扩大,成本有望降低,届时竞争力将更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