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近日发表主旨演讲《中国企业走出去 全球企业迎进来》; ②周汉民称,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企业“走出去”虽面临挑战,但前景广阔,随着各方支持与企业自身努力,必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财联社4月19日讯(记者 胡皓琼 刘越)中国企业近年来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活跃度与影响力与日俱增,“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4月18日举行的首届“苏河湾论坛——护航中国企业出海,聚焦跨境拓展机遇”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发表主旨演讲,主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 全球企业迎进来》。
“中国正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地与世界合作,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影响力亦与日俱增,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定,‘走出去’的大潮必将更加澎湃。”周汉民说。
周汉民在会议上介绍,从投资数据来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果显著。截至2023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96万亿美元,连续7年稳居全球前三。2002-2023年,对外投资流量年均增速达22.1%,存量规模是2002年的65.7倍。
2024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约16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400家境外企业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投资额达约1438.5亿美元,增长10.5%。在区域投资方面,对东盟地区投资增长12.6%,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尼、泰国等。
对外承包工程领域同样成绩亮眼。2024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659.7亿美元,同比增长3.1%;新签合同额267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国企业投资合作不断深化,2024年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36.9亿美元,占全行业的20.7%,同比增长5.4%;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占总额的87%和83.6%。
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也为东道国带来诸多积极影响。2023年,中国企业带动中国货物进出口2731亿美元,境外企业向当地纳税753亿美元。2013-2023年间,中资企业累计向东道国缴纳税金5184亿美元,提供约200万个就业岗位。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例,截至2024年6月底,分布在全球46个国家,累计投资800亿美元,入驻企业近7000家,上缴东道国税费超133亿美元,创造超55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周汉民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对外投资和国际合作,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市场空间,参与国际竞争合作,降低单一市场经营风险,推动行业发展进步,强化国内外经济联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这也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尽管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有的国家滥施关税、经济霸凌,但全球化大势不可阻挡。中国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中积极“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的风浪中锤炼自身,像海尔、联想、吉利、抖音、拼多多等企业,在全球市场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然而,在周汉民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发展低迷,单边贸易主义和保护主义加剧,国际贸易秩序受到极大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全球一些发展中国家仍受通胀困扰,大宗商品波动风险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融资压力加大。此外,全球一些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就业率下滑,但在高技术领域又用工短缺,地缘政治因素对中国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造成巨大阻碍。
从企业自身来看,走出去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在高端人才、先进技术、融资等方面面临困难。同时,在数字化时代,企业还面临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的转型挑战。
为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各界正在积极行动。政府层面,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对外投资体制机制,今年两会也将优化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强化海外综合服务等纳入工作计划。周汉民建议,应进一步健全企业走出去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大综合性政策支持力度。
法律保障方面,周汉民认为,不仅要加紧双边和多边国际条约的谈判及制定,还应该推动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解冻”,同时应构建更全面的法律服务体系,加快制定海外投资法等相关法律。法律界应更为积极而务实地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更要加强涉外法制人才培养,法律界应密切关注各国立法、司法动态及法律判例的最新进展,为国家提供应对之策。
“企业自身也需提升竞争力,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机制,发挥这类企业的排头兵作用,解决融资、税收、人才等问题,加快数字化转型。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企业‘走出去’虽面临挑战,但前景广阔,随着各方支持与企业自身努力,必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合作注入强大动力。”周汉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