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部门助力科技创新 人工心脏等6类项目打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
原创
2025-04-19 15:44 星期六
财联社记者 徐红
①国家医保局通过新增人工心脏等六大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实现了临床应用;
②国家医保局对于新技术的关注,首先是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其次也是聚焦在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的产品上,此外统一价格也能促进新兴市场的增量发展。

《科创板日报》4月19日讯(特约记者 高青)4月18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专题分享会,展示了在创新引领、保障协同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重点介绍了通过新增六大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实现了临床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分享会上,国家医保局邀请了国内顶级医院和专家,带来多个前沿医疗技术项目精彩亮相,涵盖人工心脏、脑机接口、人工耳蜗等多个领域。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蒋炳镇首先介绍了对于6大类新技术相关价格项目的创新举措。

例如为解决终末期心衰患者治疗需要,医保局在心血管立项指南中统一新设辅助装置、植入费、取出费、设备费等三个价格项目,分别解决人工心脏植入取出和术后调配三个关键环节的收费问题。

与此同时,医保局对于质子放疗、喉全切手术后的发音装置、安装费、取出费、脑机接口的植入费、取出费、设备费等多个价格项目进行规划立项,促使医疗机构可以依规收费。

价格立项的同时,医保局同样与人工心脏植入类产品国内获批的5家上市企业进行沟通,引导企业积极压缩中间流通环节的过高加价,降低价格,各方努力下实现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整体费用从百万级别可以下降到70万左右,有望让更多的患者获益。今年3月份人工耳蜗相关项目单套价格同样实现了从平均21万降低到5万元左右,进一步增强了患者就医的获得感。

医疗手段日新月异,到底哪些新技术会被医保局关注呢?

蒋炳镇强调,医保局对于新技术的关注,首先是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其次也是聚焦在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的产品上,此外统一价格也能促进新兴市场的增量发展,这也是医保局进行医疗价格服务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力衰竭与瓣膜外科中心主任、亚洲心脏学会心血管外科委员会副主席贡鸣在介绍“人工心脏”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时表示,每年能够进行心脏移植的幸运儿只有千例左右,而现存患者数量为百万量级,每天就有3000人因心力衰竭导致死亡。

贡鸣表示,国内首款人工心脏已获批上市,目前已有4家厂家的5款产品即将走向中国市场。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显示,国产人工心脏在临床应用中一年生存率达90%,高于国际数据(85%)。

航天泰心总经理韩志富同样表示,目前公司相关产品成本较进口降低60%,截至今年4月植入量已达300例。经与国家医保局沟通,公司率先主动降价至50万元以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整体费用从百万级下降到70万元左右。在保障创新产品收益回报的同时,提高了人工心脏植入治疗的可行性。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已经有187家医疗机构开展了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人工心脏植入量达到了779例,同比增长1.14%。

国家医保局强调,政策制定以“临床需求、技术成熟、增量发展、体现劳务价值”为原则,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打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

持续推进的医保改革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更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实现自主突破。

收藏
69.34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3.96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