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联系方式
用户反馈
网站地图
帮助
首页
电报
话题
盯盘
VIP
FM
投研
下载
我的关注
连线创始人/CEO
9127关注
关注创新创业型企业,以企业创始人/CEO的访谈为一手信源,让成长中的创业公司走入公众和市场视野,并发掘最新技术和产业趋势。
+ 关注
全部内容
2025-08-05 14:39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李明明
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先B端后C端 万台级“大规模出货”在路上|连线创始人
①陈建宇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不像有些品牌偏“整活”,有些专注“干活”,星动纪元是既能整活又能干活;
②他认为,目前具身智能行业还没规模商业化,价值未完全展现,等重要进展和商业化落地后,预期还会再上调。
收藏
阅88.99W
评论
(4)
分享
(25)
微博
微信
2025-07-15 19:47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李明明
灵宝CASBOT联创张淼:近亿元融资加持 人形机器人开始踏足矿场|连线创始人
①灵宝CASBOT正在积极探索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的可行路径,公司近期与山东中矿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此次合作是首个人形机器人厂商深度融入矿业能源场景的落地案例;
②VLA模型的技术优势让灵宝CASBOT形成了和同行创企的“护城河”。
收藏
阅81.43W
评论
(0)
分享
(10)
微博
微信
2025-04-04 07:04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李明明
智谱CEO张鹏:无论融资或收益多少,都是通往AGI的“盘缠”|连线创始人
①张鹏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智谱在2023年就开始对Agent领域的投入,“沉思”上线是战略上的一种强调和加强;
②张鹏称,预训练是智谱一定会坚持的事情;
③智谱从2024年开始布局出海业务。
收藏
阅142.5W
评论
(6)
分享
(52)
微博
微信
2025-01-17 16:39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郭辉
奇异摩尔祝俊东:破局AI算力之困 “互联”将成关键|连线创始人
①奇异摩尔祝俊东表示,Chiplet技术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及灵活性,可集成或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芯片产品开发中,如万卡乃至十万卡之间的集群互联解决方案;
②随着Chiplet技术的应用,芯片产业从过去的单向直线形流程,已变为一个个环路。
收藏
阅68.87W
评论
(0)
分享
(12)
微博
微信
2024-12-30 19:00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陈俊清
中碳普惠云吴松:用AI重新定义碳中和|连线创始人
①中碳发布全国首个双碳领域垂直类专业大模型;
②中碳普惠云创始人吴松表示,碳中和是带着碳标签的数据资产。碳中和的上半场是数字化,碳中和的未来是AI化。
收藏
阅94.7W
评论
(0)
分享
(6)
微博
微信
2024-10-25 20:15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唐植潇
零零科技王孟秋:让飞行相机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连线创始人
①消费级无人机中又被零零科技细分出一块年销量破50万台的“飞行相机”品类;
②“飞行相机”难点在于高速跟拍,既对产品图像处理能力有要求,又对机身轻量化提出挑战;
③创始人王孟秋坦言,在国内做消费电子不易,需要高技术以形成壁垒。
收藏
阅145.15W
评论
(0)
分享
(23)
微博
微信
2024-10-20 12:41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陈美
摇橹船科技郑道勤:紧抓中西部产业大转移契机,从小巨人到“新领军者” |连线创始人
①摇橹船科技创始人郑道勤表示,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光+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②AI技术在发展中一定要落地,技术人员就一定要走进工厂,与生产车间接触。
③在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中,摇橹船科技应该抓住机会进行深耕。
收藏
阅133.02W
评论
(1)
分享
(20)
微博
微信
2024-09-20 19:44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心怡
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唯一可以做的事 是让自己变得更好|AI锋线
①国内大模型的使用量确实在显著地增长,并且中国的模型在海外确实越来越具有竞争力,这是两个积极的变化。
②当产品没人用或者不赚钱的时候,肯定不能怪用户,大部分只能怪自己技术、产品做得不够好。“至少我们一直是在努力的。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事。”闫俊杰说。
收藏
阅167.83W
评论
(0)
分享
(30)
微博
微信
2024-08-23 19:08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心怡
擎朗智能李通:让机器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通用|连线创始人
①相比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最大的源产地在中国,中国拥有海量的服务应用场景、智造产业集群、规模化制造工厂、关键零部件和供应链中心,研发和生产制造成本都是显性优势。
②机器人作为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已成为风口,量产时间和商业化落地方向受到市场关注。
收藏
阅114.05W
评论
(0)
分享
(12)
微博
微信
2024-08-10 09:02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敖瑾
基本半导体汪之涵:大浪淘沙,国产碳化硅行业正在“卷”出新高度|连线创始人
①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代表材料,碳化硅领域仍呈现出激烈竞争态势。
②当前国内碳化硅半导体玩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上市公司;另一类则是聚焦碳化硅的创业公司。
③基本半导体董事长汪之涵表示,碳化硅领域上市公司和创业公司有各自的竞争优势,尽早入局并实现量产应用,是企业实现领跑的关键。
收藏
阅141.91W
评论
(0)
分享
(24)
微博
微信
2024-07-05 15:21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曾乐 邱思雨
奇点能源刘伟增:今年为公司国际化元年 首个海外项目将于9月交付|连线创始人
①今年,奇点能源工商业并网预计将超过700MWh。另外,第一个海外项目将于今年9月份交付。
②刘伟增表示:“目前部分投资商已经逐渐回归到产品价值,而不只是价格。行业处于纠偏的过程中,今年可能还会火拼价格,但后续肯定会回归理性。”
收藏
阅115.59W
评论
(0)
分享
(11)
微博
微信
2024-06-28 18:56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余佳欣
盟维科技CEO周莉莎:锂金属电池将优先在无人机、eVTOL等低空场景被应用|连线创始人
①周莉莎表示,电池能量密度到400-500Wh/kg,eVTOL才能真正具备可使用性,而锂金属电池能够大幅提升eVTOL的续航时间;
②周莉莎提到,目前固态电池仍是一个商业上的概念,技术层面上没有一个本质的变化,其在科学层面上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收藏
阅140.66W
评论
(0)
分享
(7)
微博
微信
2024-04-03 18:11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毛明江
DaoCloud道客创始人陈齐彦: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就是生产力|连线创始人
“中国没有OpenAI,不是中国没有像OpenAI员工那样足够聪明的人,而是中国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陈齐彦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就是生产力。
收藏
阅109.95W
评论
(0)
分享
(15)
微博
微信
2024-03-29 18:33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敖瑾
乐聚机器人冷晓琨:理性看待人形机器人进工厂 终极目标是家庭场景|连线创始人
①在冷晓琨选择创立乐聚机器人的2016年初,人形机器人还是一个“极冷门”的赛道,创业企业要融资,需要花更大的力气自证价值;
②对人形机器人下一阶段的重点,冷晓琨认为,随着大模型的出现,应该更关注人形机器人的智能部分,而非硬件本体。
收藏
阅200.4W
评论
(0)
分享
(21)
微博
微信
2024-03-10 21:53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徐红
光玥生物倪俊:如何做第三代合成生物技术 |连线创始人
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生物制造”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代合成生物技术仍是主流,但积极布局二代、三代技术的企业也在慢慢增多。
收藏
阅69.25W
评论
(0)
分享
(13)
微博
微信
2024-02-23 16:17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余佳欣
为恒智能孙耀杰:将重点布局能源数字化服务与AI深度融合 储能行业“卷”也有好处|连线创始人
①为恒智能拥有PCS、BMS和EMS自主研发制造能力,产品应用场景覆盖规模型储能、工商业储能以及户用储能。孙耀杰表示,能源数字化与AI深度融合将是为恒智能未来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
②孙耀杰认为,储能行业“卷”也有好处。市场的充分竞争,才能使供应链走向成熟。
收藏
阅165.76W
评论
(0)
分享
(8)
微博
微信
2024-01-26 16:57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余诗琪
丹码生物邴楠:用遗传学突破新药研发“瓶颈”|连线创始人
①遗传学数据驱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提高了临床药物开发的成功率上,更关键的是能不断挖掘出可信度高的全新靶点;
②在研管线中,进度最快的三条,两条都有First-in-class的潜力,还储备了多个全球首创靶点;
③去年年底的IND获批,是丹码生物由临床前迈入临床阶段的重要节点。
收藏
阅133.04W
评论
(0)
分享
(6)
微博
微信
2024-01-19 18:00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徐杰 朱凌
同驭汽车科技舒强:90后大学生创业 逆势融资超5亿|连线创始人
①同驭汽车科技宣布完成超5亿元B轮战略融资;
②舒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同驭现在正在研发线控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线控转向系统SBW、底盘域控制器CDCU,致力于成为线控底盘系统方案提供商。
收藏
阅170.51W
评论
(0)
分享
(6)
微博
微信
2023-12-20 13:51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李明明
伟景智能CEO董霄剑: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实用场景的真正落地 目前3D视觉相机已应用于300多个项目
①据称,伟景智能的3D视觉相机已成功应用于工业、农业、矿山、钢铁、铁路等领域的300多个项目;
②伟景智能CEO董霄剑认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导入期,主题投资和研发仍是主导。商业化应用成功案例相对较少,因此未来机器人行业的格局尚在探索中。
收藏
阅81.12W
评论
(0)
分享
(18)
微博
微信
2023-11-24 23:30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郭辉
极态科技王力:国内大模型都还只是“迭代创新”,要用决策大模型驱动金融领域更高效资源分配|连线创始人
①AI时代,一个足够大的智能跳跃很容易产生出数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能力差。王力认为,目前国内AI大模型项目某种程度上都属于“迭代创新”;②“量化交易的一个致命弱点是策略要求较为简单”,王力称这导致模块失效非常快,短期内策略过期就要重新研发。
收藏
阅157.76W
评论
(0)
分享
(11)
微博
微信
加载更多
热门话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