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并表管理指引(试行)》,充分汲取、总结了并表试点以来的实践经验; ②为稳妥推进行业落实并表管理要求,《指引》针对不同类型证券公司设置了最长不超过三年的过渡期安排。
财联社4月18日讯(记者 高艳云)4月18日,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并表管理指引(试行)》,标志着证券行业并表管理从“试点探索”迈向“全面规范”新阶段,将引导证券公司从规模扩张转向协同增效,实现监管框架的体系化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国证监会组织启动了证券公司并表监管试点相关准备工作,并于2020年3月批准6家证券公司正式实施并表监管试点,到今天正式发布,历经了数年探索。
本次出台的《指引》充分汲取、总结了并表试点以来的实践经验,遵循全面性、实质性和有效性原则,明确了并表管理的总则、范围及层级、并表管理各要素及其管理要求等,内容覆盖全面、深入实质,为不同类型的证券公司实施并表管理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指引》起草遵循全面性、实质性和有效性原则。
一是明确并表管理覆盖证券公司及各级附属机构,以及各类表内外、境内外、本外币业务,涵盖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部门等多层级的职责分工,涉及公司治理、业务协同与内部交易管理、风险管理、资本管理等各关键领域。
二是强调证券公司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以实管实控为基础,充分考虑业务复杂性和风险相关性,合理审慎确定并表范围,建立相适应的并表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三是强调证券公司应当对公司整体风险进行穿透管理,有效识别、计量、监测、评估和控制公司的总体风险状况。
《指引》是对协会《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修订稿)》和各类风险管理规范的有效统筹和强化,为行业机构践行并表管理提供了规范和指南,有助于证券公司夯实合规内控基础,统筹加强一体化、垂直化管理,促进功能发挥。
多维度规范并表管理
《指引》共八章、四十一条,主要涵盖以下重点内容。
一是明确并表管理范围,要求证券公司以实管实控为基础、兼顾业务复杂性和风险相关性,合理审慎确定并表主体范围,全面覆盖表内外、境内外、本外币业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染。
值得关注的是,证券公司对被投资机构不构成控制,但被投资机构所产生的风险和潜在损失足以对证券公司造成重大影响的,也应纳入并表管理范围。
二是明确并表管理各要素的管理要求,从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加强业务协同与内部交易管理、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资本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指导证券公司建立健全并表管理架构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子公司及业务条线的垂直管理,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指引》要求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对并表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频率为每3年至少进行1次。明确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向中证协报送年度并表管理情况。
三是配套制定行业并表管理风控指标计算标准,要求证券公司构建覆盖整体风险和资本充足情况的指标体系,逐步实现系统计算与动态监测,确保及时掌握资本使用及业务风险状况。
四是设置差异化过渡期,为稳妥推进行业落实并表管理要求,《指引》针对不同类型证券公司设置了最长不超过三年的过渡期安排。
在行业看来,《指引》充分考虑到当前各个证券公司的综合化经营程度和并表管理经验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证券公司,分别设定一至三年的过渡期,有助于行业深刻理解并表管理要素内涵,统筹推进并表管理体系建设,高质量落实并表管理各项要求。
下一步,协会将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开展培训和交流,做好相关规则解读,引导证券公司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维护证券行业稳健运行。
中金公司:并表管理“靴子落地”
中金公司称,《指引》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证券业并表管理的指引性规范“靴子落地”,并表管理从局部试点进一步拓展到适用于全行业,是对证券公司监管框架的一次体系化升级。
在中金公司看来,《指引》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证券行业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有利于引导证券公司体系化建立并表管理架构和模式,健全业务协同机制,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管理、集中度和内部交易管理,从而不断提升综合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差异化竞争力。
长远视角来看,未来行业将从规模扩张向资本效率驱动转型,推动实现风险隔离机制与业务协同效应的动态平衡,为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健运行提供结构性保障。
中金公司表示,试点以来,公司随着国际化战略推进,业务领域不断扩展,强化公司治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日益突出。本次适用于全行业的并表管理指引的出台,对于引导中金公司完善并表管理架构和模式,加强对子公司的定位和管控力度,不断提升经营竞争力及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华泰证券:推动行业风险管理能力向高标准看齐
华泰证券认为,《指引》旨在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推动证券公司风险管控边界从母公司层面拓展至母子公司整体视角,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染,为行业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华泰证券表示,《指引》的主要内容及导向包括如下几个层面,一是强化公司治理,通过明确权责划分与协作机制,推动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强调资本管理的集约化与前瞻性,优化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推动业务协同并规范内部交易,引导证券公司从规模扩张转向协同增效,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四是从“试点探索”到“全面规范”,促进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提升。
华泰证券也详细分析了《指引》在多业务层面将发挥的作用。《指引》要求证券公司指导各附属机构围绕公司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引导证券公司发挥集团化经营优势;在防范内部竞争与利益输送方面,明确要求证券公司统筹规划附属机构定位,避免内部业务混同操作,并通过防火墙及利益冲突管控机制建设,防范风险无序传递;在内部交易管理方面,要求建立重大内部交易审批决策程序和持续性跟踪评估机制,充分评估内部交易对稳健经营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华泰证券称,此前仅有6家试点券商实施并表监管,其他公司缺乏统一规范。《指引》的出台使全行业统一标准,推动各家券商风险管理能力向高标准看齐,促进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另外,《指引》强调科技赋能,要求券商建立数据治理体系,整合境内外子公司数据,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这将使全行业加大信息技术等各项资源投入,推动行业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筑牢行业风险防线。
中信证券:并表管理框架让行业“看得清、管得住”
在中信证券看来,《指引》为证券公司并表管理提供框架指引,对于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指引》充分总结吸收了并表监管试点实践经验;二是《指引》有效拓展了并表管理的内涵与外延;三是《指引》是对全面风险管理视角的补充与深化;四是《指引》合理设置过渡期,有助于行业稳步落实。
中信证券认为,《指引》为证券公司看得清、管得住风险提供了一个全面、统一的并表管理框架,对于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及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指引》与2025年3月修订发布的《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相辅相成,管理要素涵盖公司治理、业务协同与内部交易管理、风险管理、资本管理等方面,管理方式包括定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定量的并表指标计量,是对全面风险管理视角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
中信建投:并表管理着力提升券商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中信建投指出,中证协发布《指引》,是证券行业应对复杂金融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行业从“单一机构风控”向“公司并表管理”迈进的制度性依据,对提升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效能、防范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制定并表管理规范,指导行业应对新问题新挑战;二是提升防范系统性风险能力,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三是明晰了并表管理内涵,对行业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具有很强指导性;四是强化治理效能,统筹业务协同与风险隔离;五是加强子公司管理,实现风险管理的穿透性与全覆盖;六是分阶段推进合理过渡,有助于行业稳步推进落实。
中信建投表示,公司将归纳总结试点期间积累的经验与取得的成果,严格对照《指引》,进一步落实各项要求,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完善证券行业并表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贡献力量。
国泰海通:助力建设一流投行
国泰海通认为,《指引》对于证券公司加强子公司管控、夯实合规风控基础、加快推进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流投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指引》是并表监管试点经验积淀,二是,《指引》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和支撑,三是《指引》充分展现并表管理的系统性、全覆盖要求,四是《指引》突出并表管理的穿透性原则,五是《指引》注重制度落实的平稳衔接。
国泰海通称,《指引》充分考虑了不同证券公司的实际情况,细化实施时间与范围,合理设置过渡期,提出差异化实施安排,充分保障了不同类型证券公司保质保量落实并表管理。
招商证券:前瞻性考量行业发展趋势与潜在风险,提出新要求和新标准
招商证券称,《指引》是加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维护证券公司稳健运行、防范金融风险跨境跨业传染的重要保障,有助于证券公司更全面、及时、有效地评估证券公司整体风险,对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招商证券指出,并表管理是证券行业并表监管的重要手段。在证监会指导下,公司以推进并表监管试点工作为契机,不断强化风险全覆盖管理,加强对境内外子公司的风险垂直管控,推动提升风控数智化水平,在深化并表管理的过程中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助力公司在业务快速发展和资产增长过程中,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招商证券提到,《指引》规范了证券行业并表管理的实践标准。此次《指引》的发布是证券行业在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前瞻性考量行业发展趋势与潜在风险,对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
招商证券表示,公司将在前期践行并表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照《指引》落实各项监管要求,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为证券行业的整体稳健运行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升贡献积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