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深交所针对创业板撤单企业海诺尔压开出3张罚单,发行人、中介机构被一同问责; ②年内已有8家券商因保荐项目收到监管罚单,多家券商不止一次被罚。
财联社4月21日讯(记者 陈俊兰)近期,又一起监管对拟上市企业进行现场督导后被罚案例发生。4月18日,深交所一连发出3张罚单,拟IPO企业海诺尔存在多项违规情形,发行人、保荐机构及保代、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都遭罚。机构、人员“双罚”原则正在不断强化。
从此次监管函表述来看,本次处罚的原因为,深交所现场督导发现,海诺尔未如实说明其研发相关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研发费用归集及会计处理不规范等情形向本所提交的研发费用有关问题回复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海诺尔作为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人未能保证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真实、准确、完整。因此,发行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裁骆毅力,财务负责人牟雪飞,未能诚实守信,与发行人一同被采取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同时,还要求董事长到深交所接受约谈。
根据深交所开出的监管函看,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人员同样因上述事项被罚。
罚单提到,申万宏源证券在执业过程中未予以充分关注并审慎核查,发表的核查意见不准确。此外,还存在核查底稿归集不完整、核查证据材料获取不充分等问题。深交所决定对申万宏源、秦明正、王鹏采取约见谈话的自律监管措施。
根据相关要求,信永中和及2名签字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未予以充分关注,相关核查工作不到位,发表的核查意见不准确。深交所决定对信永中和、廖继平、夏翠琼采取约见谈话的自律监管措施。
三次“带病闯关”创业板,两次被罚
记者注意到,海诺尔此次被罚已是继首次终止IPO被罚后,再度在撤回材料后收到监管罚单。
公开资料显示,海诺尔是一家专业从事环保领域固废处置的专业化股份制公司,具有三十多年发展历程,是中国西部最早以BOT形式投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专业化环保公司。
梳理其IPO历程,海诺尔在12年时间内,历经3次创业板IPO。从时间顺序上看,2012年4月10日,海诺尔首次申报创业板IPO,被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否决。当时发审委关注到公司存在多次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被处罚、部分项目超试生产期限运营且未取得环保验收许可文件、相关资质证书过期等问题,认定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合理保证其生产经营的合法性。
2019年6月,海诺尔进行第二次IPO申报,9月撤回申报材料。同年12月,证券监管机构对海诺尔进行现场检查。2020年4月,中国证监会公告对海诺尔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的决定,指出公司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部分项目运营管理相关技术服务费会计处理不规范、未如实披露受限货币资金等问题。
2020年12月,海诺尔踏上第三次创业板IPO之旅,期间经历了3次问询,并于2021年11月5日通过上市委会议。但在过后会近3年时间卡在审核注册阶段,最终在2024年7月23日,因海诺尔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审核。而就在此次海诺尔主动撤回IPO申报材料的9个月后,再次收到来自深交所的自律监管措施。
年内已有多家券商因保荐项目收到交易所罚单
2025年以来,因保荐项目收到沪深两大交易所罚单的券商已有8家,东方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国金证券、国元证券以及招商证券。
整体来看,13张罚单中双罚情形占据9张,双罚情形较多。监管年内针对2023年执法情况综述中表示,坚持“双罚制”,严厉惩戒履职尽责不到位的中介机构,依法对机构和人员进行“双罚”。
其中,申万宏源证券、海通证券以及招商证券参与的多个保荐项目都存在违规情形。申万宏源证券的处罚涉及海诺尔和安凯特;海通证券的处罚涉及梦创双杨和优巨先进;中金公司的处罚涉及科凯电子和思尔芯。
自去年以来,监管坚持依法从严,随着IPO现场检查常态化推进,监管持续加码,对首发上市新申报企业现场检查、现场督导覆盖面不断提高。经梳理,年内通过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发现违规情形的保荐项目共计11个。现场检查的项目包括安凯特、国宏工具、升华云峰、想念食品、安芯电子、梦创双杨等7个项目。现场督导的项目则是海诺尔、科凯电子、优巨先进、飞速创新等4个项目。
从监管效果来看,现场检查不仅提高了违规成本,对“带病闯关”行为形成有力震慑,更通过市场化约束机制推动中介机构提升专业能力,促进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