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今年为A类的公司53家,B类公司43家,C类公司11家,A类公司中,AA级公司14家; ②引导行业准确理解监管导向和重点要求,充分发挥好分类评价“指挥棒”的机制作用; ③突出引导券商发挥好自身功能,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
财联社9月28日讯(记者 林坚)券商2025年分类评价正式出炉。
财联社记者获悉,证监会已向券商通报2025年分类评价结果,全行业参评公司共107家(母子公司合并评价),其中评价结果为A类的券商53家,B类公司43家,C类公司11家,A类公司中,AA级公司14家。
根据《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近年来证券公司各类别的数量总体保持稳定,A、B、C类公司数量占比分别约为50%、40%、10%,AA级公司在A类公司中占比约25%。
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持续合规状况,根据证券公司被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等情况,予以相应扣分;二是业务发展状况,根据主要业务收入、净资产收益率等经营性指标的行业排名情况,予以相应加分;三是风险管理能力,《规定》设置了资本充足、治理和合规、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客户权益保护、信息披露共6大类47项具体指标,存在问题的予以相应扣分。四是专项工作情况,根据证券业协会等开展的行业文化建设、履行社会责任、参与资本市场重大改革、落实“五篇大文章”等专项评价结果,以及证券公司落实专项监管工作的情况,予以相应加分或扣分。
今年8月,证监会修订发布《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进一步完善分类评价制度体系,突出了促进证券公司功能发挥,在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等导向鲜明。整体来看,今年券商分类评价以修订后的《规定》为依据,平稳落实了各项新规定和新指标,同时延续传统,持续发挥“奖优罚劣”作用,是监管的重要“指挥棒”。在有效实施审慎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引导证券公司强化合规风控、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注意突出严监严管,坚持严而有度、严而有效。
据相关人士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做好2025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工作的解读,通过编发监管动态、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引导行业准确理解监管导向和重点要求,提升评价标准的透明度、导向性和公平性,充分发挥好分类评价“指挥棒”的机制作用。
证券公司分类评价每年进行一次,评价期为上一年度5月1日至本年度4月30日。按照券商自评、证监局初评、证监会复核的程度进行。
根据相关规定,分类评价结果主要供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证券行业自律组织、证监会授权的单位使用,证券公司不得将分类评价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
关注一:引导券商发维护市场稳定运行,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
据记者了解,今年分类评价工作,重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资本市场“1+N”系列文件要求,聚焦防风险强监管促进高质量发展主线。特别是在引导证券公司发挥好自身功能,突出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鼓励证券公司在引入中长期资金、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等领域加力发展、特色化经营,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指标:
一是增设互换便利相关工作专项指标,对积极参与的证券公司予以加分;
二是新增证券公司自营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业务发展加分指标;
三是延续了上市证券公司积极回购股份、现金分红等专项指标;
四是新增权益类基金销售、基金投顾业务发展、权益类资管产品发展等业务发展加分指标。
关注二:促进券商提高专业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促进证券公司提高专业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是今年分类评价的重要看点。
一是为落实 “并购六条” 要求,监管层面加大了对证券公司并购重组能力指标的加分力度,同时延续投行执业质量评价、新股发行定价能力专项加分。
通过这一系列评价导向,引导证券公司进一步加强投行专业能力建设,更好发挥直接融资 “服务商” 和资本市场 “看门人” 的关键作用。
二是为落实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的部署要求,相关部门将中证协组织开展的证券公司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评价结果,正式纳入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体系。
这一安排旨在督促证券公司加强组织管理、加大资源投入,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落实好 “五篇大文章” 的战略布局。
除上述举措外,今年还延续了行业文化建设、履行社会责任等专项评价,以此引导证券行业践行 “五要五不” 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同时延续了参与北交所市场改革、支持民企融资等专项加分,通过政策激励引导行业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注三:监管突出严监严管,严而有度,严而有效
突出严监严管,坚持严而有度、严而有效,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命题,也是分类评级的核心逻辑。
一是注重合规风控为本,坚持严监管、零容忍原则。
将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各类境内外子公司、董监高和主要业务人员等各类主体,以及行政处罚、立案调查、监管措施、自律措施等各类情形全面纳入评价范畴,传递强化全面合规风控的鲜明信号。
二是格外注重整体实质判断。对合规风控能力较弱、潜在一定风险的公司,充分运用《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与标准》等评价规则,应扣尽扣,准确反映其合规风控整体情况。
三是持续突出廉洁从业监管。延续廉洁从业内部控制专项指标,对行贿受贿等廉洁问题从严扣分,同时持续加强从业人员监管,对违规入股、违规买卖股票、违规代客理财等问题予以扣分,督促公司健全人员管理机制。
加强统筹体现在多个方面。避免同一事项重复扣分,并鼓励自查自纠,对“主动发现、主动处理、有效整改”的情形,按规定减轻或免于扣分。